“零距离”纾困解难 “心贴心”助企发展
据介绍,2024年广州十大年宵花优品围绕经典、热销、优选原则,寓意美好,各有千秋。
镇党委委员刘新彬介绍,目前,镇里共培育出20名‘乡土专家,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也在本年度绩效考核获评‘优秀等次。几次学习后,我的茶园管理水平有了不小的提升。
俊记茶业负责人李坚华告诉记者,老师很专业,认真听讲获益匪浅。12月25日,在兴宁市径南镇人民政府、梅州市农林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协力下,径南镇冬季茶园管理现场培训班、雪片单丛茶品鉴交流活动在60余位种茶大户、茶企代表的见证中顺利举行,为促进2024年春茶增收提质打下基础。高级农艺师刘容飞围绕茶园除草、土壤管理、茶叶追肥、修剪技术等方面,为到场茶农答疑解惑。随后,径南镇雪片单丛茶品鉴交流活动在浊水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茶叶研究所黄海英所长说道,径南镇是兴宁单丛茶的主要产区,在提升兴宁单丛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赋能农业产业振兴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据了解,冬季茶园管理水平是影响来年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此外,径南镇还联动珍珠红诚意酒城、月形山、粤东云山谷 3 个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持续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开资料显示,基地总投资预计50亿元,规划用地1500亩,规划到 2025 年,建成大湾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功能最优、联农最广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
大市场建成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创新基地,农产品产地直采、直销和撮合交易服务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以上,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 15%-20%。在基地政务中心,入驻企业可足不出园就能办理涉企经营许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215个事项,企业员工可办理民生、办税、车驾管等355项业务。在大湾区农产品基地交流会后,部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基地供销展馆意向进驻启动仪式举行,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听取负责人介绍粮仓情况。
他还透露,目前贵州供销系统正在与大湾区农产品基地洽谈下一步合作,合作将不局限于黔货出山,期待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展开,将大湾区优质产品、惠州特色农产品引入贵州。参观团队正在观看展示展销区规划VR。
五大定位打造农产品入湾出海桥头堡 大湾区农产品基地何以成为帮扶西部的有力抓手?这要从其五大定位谈起。三年来,惠州协助黔西南州申报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8个,农产品圳品3家,帮助黔西南州销售农特产品达80.36亿元。大农场建成联农带农惠农示范区,高标准创建1000个以上供销农场,带动 100 万户以上农户协同发展、户均年增收10%以上。随后,大家参观了冷库、粮库,了解全省冷链骨干网规划布局及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库建设情况,粤港澳大湾区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及粮食储备管理等情况。
1个中心库,2个区域网,3个运营平台,全省布局建设88个冷链骨干网,规划库容173万吨……在基地展厅,这一串串数据赢得了参观团队一行的称赞和认可,通过宣传短片和基地项目负责人的讲解,参观团队了解到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建设经营情况。参观团队一行听取海关负责人介绍情况。据基地运营公司主要负责人黄子睿介绍,大湾区农产品基地已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三大基地之一,目前一期已投产运营,二、三期也在稳步推进建设,三期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农产品年流通服务量500万吨以上、产值 300 亿元以上。大平台建成农产品全产业链数字生态共同体,为农产品全产业链提供智慧农业、线上交易、实时监控、全程溯源等数字化服务,联结省市县镇村五级供销社,融合农资农技、冷链物流、农产品产销对接等助农服务网络建设,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常务理事、经济发展与改革部部长阿地力·吾布力在致辞中表示,短短三年时间,大湾区基地1500亩用地已落实,首期500亩项目已基本建成,供销展馆已落成主体架构,进入装修开馆阶段,项目建设运营彰显了供销力量和广东速度,接下来希望全国各级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大湾区基地这个平台,把握大湾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积极入驻大湾区基地,让全国各地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供销力量。大厨房建成绿色食材食品高效供应基地,安全优质农产品年均供港澳等出口 70 万吨,加工交易服务250万吨,中央厨房日均供餐 50 万份。
展厅另一侧,圆形的补光灯照在一排产品上,几位工作人员正在为展厅产品直播带货,农产品就通过小小一方屏幕走向大湾区千家万户。参观的最后一站定格在了黔西南州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也正是在这里引爆了整场交流活动的热潮。
15万吨粮库建筑群巍然耸立,这应该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粮库了人群中发出感叹着力解决农业机械化生产过程的宜机化品种、种植和中耕施肥的机械化、机械化收获等问题。刘庆庭介绍,以糖厂为主体的甘蔗机收推进模式由糖企牵头、机收组织和蔗农参加,通过协商制定并实施各方利益协调机制、管理制度、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机械化作业质量控制方法和作业量分配方法等,达到甘蔗生产降本增效、机械化作业质量符合糖厂和蔗农要求、机收服务组织收益合理,实现多方共赢,推进机收快速发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主任苏俊波(图前左一)在现场观摩环节介绍 在湛江君实糖业有限公司糖厂,参会嘉宾们观看了切段机收原料蔗榨前预处理设备,一卡车的甘蔗在运输装置的护送下,通过除杂风机、振动筛等装置除杂,最终被输送至糖厂原料输送线内。以战略眼光来看,甘蔗生产关系到农民生计,推进蔗糖生产机械化是降低我国蔗糖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弘扬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范军灿表示,粤桂两地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共同推动农机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刘庆庭表示,在作业补贴下,当糖厂有了稳定优质蔗源、机收作业有了钱赚、蔗农获得免费砍收甘蔗,便可实现多方共赢。
(甘蔗机械化收获,时长共56秒) 4GQ-180型切段式甘蔗收获机 机器安置了导航系统,按照既定路线行走不偏移,不易碾压到其他蔗行,有利于降低机收损失,降低成本。一是要以开拓工作推进方法,服务于百千万工程实施。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刘庆庭作《以糖厂为主体的甘蔗机收推进模式》专题报告 是时候重视机收推进模式研究与试验了。【记者】陈地杰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赵飘飘。
实地观摩 先进设备助力甘蔗生产 年关将至,甘蔗收获正当时,在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纪家镇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由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两台4GQ-180型切段式甘蔗收获机正有条不紊地工作,机器行驶平稳,收获土表干净,甘蔗收获的损失率得到了较好地控制。在湛江模式的基础上,再插上科技的翅膀,将使湛江模式更加强大完美。盘活农民手中现有的农机具,推行合理的制糖产业发展政策。深入实施甘蔗机械化发展的具体策略,要形成社会联动,加强行业交流学习和经验借鉴,将项目作为工作总抓手。
含杂率快速检测设备 三点意见 交流研讨共谋产业发展 研讨会期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负责同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副主任、二级巡视员范军灿,湛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莫植贵,中国农机化协会副秘书长夏明等领导嘉宾出席。此外,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研究员安玉兴、湛江君实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峰、洛阳辰汉农业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长献、广东广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付等嘉宾代表现场发言分享。
据介绍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刘庆庭介绍,过高的含杂率是当前广东甘蔗生产机械化短板之一,为了补短板,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湛江君实糖业有限公司等,共同研发切段机收原料蔗榨前预处理设备。要研究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和产业化的政策,将推进甘蔗生产机械化和我省的农业结构调整、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通过近一年的研发生产,设备已基本成型,除杂能力约80%,正常运行可处理甘蔗100吨/小时。三是要以糖企为主体构建现代化甘蔗生产推进模式。
研讨会上,农机化管理处负责同志对广东甘蔗机械化的推广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研讨会上,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刘庆庭作《以糖厂为主体的甘蔗机收推进模式》专题报告。二是要以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深化甘蔗机械化发展的认识。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刘庆庭现场介绍设备性能 此外,刘庆庭向参会嘉宾展示了由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含杂率快速检测设备,通过风选、振动将甘蔗与泥土等杂质分离,实现快速检测,一车一检。
以系统化思维分析得出,一方面,广东甘蔗产业在产量、产糖量、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承办,既有现场观摩学习,更有研讨会搭建交流平台,活动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助推广东省甘蔗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广西将借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计划于2024年在广西水稻、甘蔗主产区各建设1个机械化无人示范农场。切段机收原料蔗榨前预处理设备 目前正处于安装调试阶段。
另一方面,甘蔗产业必须实现重大变革,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农业转变,从小农生产逐步向规模经营方向发,从靠天吃饭向科学灌溉施肥的设施建设转变,从依赖资源向依靠科技转变,构建绿色生态的新发展格局,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的突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主任苏俊波在现场观摩环节介绍,当前影响甘蔗机收损失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行距,倒伏,培土,种植机械性能等,通过不断实践研究,目前损失率方面得到了较大改善,下一步工作将重点围绕如何提高产量去开展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